中科院电工研究所7日宣布,该所研究员马衍伟团队成功研制国际首根100米量级铁基超导长线。这是铁基超导材料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的新的里程碑。目前,世界上美、日、欧等国家的铁基超导线制备还处于米级水平。
马衍伟团队于2008年在国际上研制出首根铁基超导线材,随后在铁基超导材料的成相物理化学、元素掺杂、线带材成材、热处理工艺、微观结构等方面深入研究,掌握了采用成本较低的粉末装管法制备高性能铁基超导线带材的一整套关键技术,并在铁基超导线带材的载流性能方面一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他们首创铁基超导前驱粉先位烧结工艺,为线材载流性能显著提升奠定了基础;2013年,成功制备国际首根高性能铁基超导多芯线;2014年,率先制备出国际首根10米量级高性能铁基超导长线,走出了线材规模化制备的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进一步深入探索铁基超导线材规模化制备工艺,通过对超导长线的结构设计研究和加工技术的试验优化,成功解决了铁基超导线规模化制备中的均匀性、稳定性和重复性等技术难点,最终制备出了长度达到115米的铁基超导长线。经测试,其载流性能表现出良好的均匀性和较弱的磁场衰减特性,在10特斯拉高磁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超过12000安培每平方厘米。专家指出,这一重大突破表明我国已率先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基超导长线制备技术,奠定了铁基超导材料在工业、医学、国防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基础。
铁基超导材料在工业、医学、国防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高温超导体之一。目前高温超导材料正从研究阶段向应用发展阶段转变。《2016-2021年超导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超导技术市场规模达到18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增至5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将达12.8%。其中,商业、医疗保健和电力等工业领域的需求提升是促进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铁基超导材料是继铜基超导材料之后发现的一类新的高温超导材料,这是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据了解,铁基超导体由于其上临界磁场最大可超过100特斯拉,并且在高磁场下仍能保持超导无损传输和高载流密度的特性,使其迅速成为国际超导领域争相竞逐的研究热点。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即为“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的研究”。该项研究成果首次突破麦克米兰极限温度,确定铁基超导体为新一类高温超导体,为未来潜在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体系。
另外,去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快研发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从产品类型来看,超导分为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其中,低温超导应用范围最广泛。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高温超导需求将不断增加。从应用领域来看,磁共振成像将成为应用需求最多的一个领域。另外,电子电气将成为超导技术需求增速最快的领域。